抗击疫情,居家隔离的日子
来源:康复学院   作者:康复学院   点击数:   日期:2020-02-19   字体:【

 

一、我们小区成了“网红”

“如果有一个房间,温度正好,有wifi,有手机,有食物,你可以待多久?”很巧,这种曾经让我向往的生活实现了,为期十四天。
    乙亥末,庚子初,新冠病毒席卷神州大地,搅得华夏儿女好不安宁。2020年2月4日,立春,本应是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日子,平日里不怎么热闹的小区却在这天成了“网红”。
“济南市历下区新增确诊病例4例,其中3例来自姚家街道窑头小区系燕山银座工作人员。” 一时间,市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此消息,朋友圈也“刷屏”似地转载。

窑头小区,便是我居住的地方,燕山银座,就离我们小区不足200米远。小区的住户大都去这里购置蔬果和日用品,尤其是年货的采购使得春节前后商场的人流量倍增。不巧的是,确诊患者就在商场工作,摊位就在一进门的不远处,家住我们小区。当日下午2时,七八辆警车、特勤车将我们小区“包围”,十几辆救护车停在本就拥挤的街道,几十名医护人员、保安、社区工作者严阵以待——我们小区被隔离了。恐惧、担心、焦虑,这是得知这一消息后小区每一位居民的心理状况。当网上的数字成了身边真实的邻居,大红的隔离告知书被张贴在楼下,消毒水的气味弥漫在四周,负压救护车一趟趟地运送密切接触者,我想,这场“战疫”在我身边打响了。

 

(处于隔离状态的小区)

二、隔离病毒不隔爱

冰心先生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好好休息,早睡早起。”“今天感觉怎么样,有咳嗽、发热吗?”“记得量体温呀”隔离期间,这些来自辅导员老师、亲朋、同学们问候和暖心的话语,以及业主微信群里相互的加油鼓劲让我原本紧张、担忧的心情纾解了很多,尤其是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们在十四天的隔离期间对每个人无微不至的照料更是让我感动。每日定时询问、测量每位居民的体温,帮忙倾倒垃圾、收取物品和赠送爱心蔬菜,这是党员志愿者们日常的工作,他们放弃了假期,主动请缨奋战在一线,为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饿了,他们便趴在楼下停放车辆的后备箱上吃饭;累了,他们便坐在单元门口的楼梯上歇脚;一旦居民有需求,他们立马拍拍身上的尘土,冲上前去……十四天里,我听到最多的话是“不客气,这是党员应该做的”,看到最多的是胸前佩戴的党徽。正是党员志愿者们不辞辛劳的付出,才让每一位居民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顺利度过隔离期,也让我们感受到共产党人担当作为的品质和攻坚克难、敢于斗争的决心,他们在防疫一线践行了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居民自觉汇报体温)

 

(党员志愿者在运送爱心蔬菜)

 

(安保人员在楼下开会)

 

(工作人员在吃饭)

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020年2月18日下午,经过医护人员的严格检查,我们小区顺利完成居家隔离。当听到“恭喜”二字时,我觉得心里五味杂陈,甚至有些小委屈。待情绪平复后,我才想起拿出手机,向关心我们一家的亲朋好友一一分享这一喜讯。夜幕降临,灯光昏黄,戴上帽子和口罩,再一次全身消毒后,我迫不及待地走上了街道,隔着口罩呼吸着久违的新鲜空气。虽然到处都挂着红红的灯笼,但是街上却特别冷清,人们都自觉地带着口罩,为这场“战疫”做着自己的贡献。回到家中,我便向社区递交了志愿申请,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这场“战疫”,更有信心和决心打赢这场“战疫”,看着业主群里的居民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志愿者的感激和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

 

(居民们向党员志愿者表达感激之情)

 

四、居家隔离后的几点体会

现在是抗击新冠肺炎的关键时期,同学们也都自觉待在家中,总结这十四天的居家隔离有以下几点体会:

1、正确看待疫情,其实需要的不是每天拿着手机刷新闻,传谣言,而是学会对病理的正确认识,既不要过分恐惧也不要盲目乐观。

2、在情况允许下,找正确的途径,尽可能做一些贡献,学会感恩,学会不求回报贡献地自己的一份力,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3、不要抱有赌徒式的侥幸心理,要做到零风险,做确定的事情。

4、对过去的一年做个总结复盘从这个过程中去学到经验和教训,去伪存真,让成功可以复制,让同样的失败不再发生。

5、制定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为即将到来的线上教学做一个近期计划,为2020年做一个长远的计划,就怕闲时无计划,忙时多费力。

6、抓住这个时间陪父母家人,在外求学,许多同学与父母见面的机会只有寒暑假期,趁这段时间和父母谈谈心,学着为父母做几顿饭菜,父母需要的不是“心不在焉”的陪伴,需要的是能感知的陪伴。

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定会取得胜利,到时“山河大地一齐新”,神州大地的春光依然无限美好,也期待早日在山中医与同学们相见!

(本文作者为康复学院2017级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学生徐文凯,部分图片源自社区工作人员)

版权所有: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技术支持:山东中医药大学信息网络中心